我们来做“读题党”
时间:2021-01-27
我们来做“读题党”
——期末文学作品阅读复习尝试课型(一)20210111
标题中往往潜藏着很多信息,但从我任教的两个班学生来看,在实际作业和测试过程中,学生是往往容易忽略标题的解读,或片面理解,甚至是直接略过了标题。但标题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量,哪怕是引发疑问的标题,也是会产生价值。为此,我开展了一堂以“我们来做“读题党””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
一、整合课文,感受标题魅力
1.全班分成六个大组,利用阅读课,搜集整理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当中,你认为好的标题。组长收集整理好后,写好放在平板上的“云课堂”中。
(这个搜集的过程,学生还是能轻松驾驭,顺手也温习了旧课)
2.同屏显示学生收集的优秀标题,找出票选最高的五个标题,思考:标题好在哪里?
(得票较高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秋天的怀念》《走一步再走一步》《伟大的悲剧》《阿长与《山海经》》)
各组学生先组内交流,然后选择其中两个进行解说展示,其他组的学生更正补充,归纳出标题在一篇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以及透过标题如何获知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标题确实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在全文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可以引人思考;可以是文章的线索;可以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也可以语带双关,更可以运用修辞,让语言精美,让意义深远等等。可以是作者在写文章时,用心思最多的往往就是标题。)
二、知识迁移,争做“读题党”
结合《循环小卷》“阅读提升”、《读练测》
“限时快练”上的阅读题,进行读题、解题训练。
(为了更好的方便学生理解,参照了以下的方法。笔者将标题的妙用解析为三大角度:
一、从表达效果上分析
标题的表达效果是指整体感知标题所起到的作文,分析从语言特点和其效果上来分析,语言是否精巧,新颖,语义是否语带双关、引人思考等等,语言运用的妙处,也就是表达效果往往会起到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
这一表达效果是标题普遍都具有的妙处,例如《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带着风声的花》《父亲的车后座》《为爱挺直》等等,都起到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从使用的写作手法上去分析其妙处
标题虽然短小,但是却可以或运用修辞,或用疑问句式、或化用诗句或成语、或者在人称上采用第二人称等,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就有不同的妙用。
例如,运用了比喻,则例文题一语双关,引人深思,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的透露出来。
例如,《守着花一样的芬芳》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将“花的芬芳”比成收废品女人平凡柔韧,富有生命力的品质,体现出作者独到深刻的生活感悟。
三、从内容主旨上来分析标题的妙处
文章的题目同样也是为文章中心服务,因此文章题目一定和文章的主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文题在内容主旨上要考虑以下几下妙用:
1.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文章情节发展。
例如小说《挂在故乡的钥匙》,题目就是全文的线索,以老栓拿着湾里26人家委托给他的钥匙巡防看家为主线来贯穿全文,推动全文的情节发展,将人物形象的展示和“钥匙”的这一意象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揭示老栓坚守农村几十年始终如一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而且这个标题还是一语双关,还喻指故乡在振兴乡村道路上已找到了一把改变故乡现状的“钥匙”,找到了发展的出路,升华了主题。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例如《父亲的半瓶酒》这个题目概括了文中父亲将一生的智慧、满腔挚爱,全部融入了那半瓶醇香的酒中。
3.揭示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等。
例如《为爱挺直》即使不看文章内容我们也知道文章是歌颂“为爱挺直”的精神的,结合文章我们就可以知道文章记述了“驼背的母亲,为了给子女挡风雨而挺直脊背”的事情,从而赞美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和敬意。
总之,文章标题的妙处并不是从某一个单一的角度去分析,而是从语言表达效果、表现手法以及可表现的内容主旨三个角度去分析,特别是对运用了比喻或象征手法的文题既要答出它的表层含义,更要答出它的深层含义。而且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来探究文题的妙用,这样答来,角度才全面,答案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