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教育教学常规有感
时间:2021-01-26
敬畏课堂 师德人生
——听教育教学常规有感
听徐老师的讲座,如沐春风。他以独特的方式开始了今天的讲座,引导我们要敬畏课堂。从修身谈起,徐老师锻炼了自己整整三年,从发声到练字、练板书,再到练习气场,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潮,成为课堂的焦点。他接二连三地对我们进行了灵魂的拷问:你能不用教参备课吗?在座的老师鸦雀无声,无人回答。接着他又问道:你们怎么看待教参教案和手写教案?大多数老师都认为手写教案对我们来说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徐老师提出则从另一方面提点了我们,把教参当作工具书。如果“尽信书,不如无书。”备课要从课标出发,脱离对教参的依赖,这样才能上出属于自己的课。而手写教案,有助于我们思考教学目标。没有目标地上课是犯罪,说起这点我有点惭愧,似乎从没有好好地想过手写教案到底应该怎样去设计教学目标,大部分情况下我都是依照教参按部就班。而教学目标必须有可操作性、客观测性和可检测性。可检测性是指上课设计一些检测题,让孩子去练习,教师做到心中有数,让孩子有所得。同时手写教案有显现性。上公开课,想要让思维更清晰,必须手写教案,手写教案是课堂的演练。
而关于备课的形势和内容,以及备课的重点是什么,同样需要我们好好斟酌。徐老师提到一点:围绕考点,分解教学目标,设计练习,穿插到教学活动中去。我如醍醐灌顶,平时上课我忽略了这点,认为只要按照常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足够了,可是却忽略了教育的实用性。备课还需要对差生有一个足够的了解,他们能够掌握到什么程度,需要我们老师好好把控。“题海战术”也是给我们老师的方案,而不是去验证学生掌握程度的,老师做了足够多的题,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题。徐老师还教给我们一个窍门:上课时手上有点绝活,就能成为课堂的传奇。孩子们多年后回忆起来,不是自己的成绩有多好,而是你这位老师在他心中的分量有多少。徐老师还有一门绝技:用一支粉笔上课,不借用其他媒介,把课上的有声有色。换做是我,恐怕课堂会乱糟糟的,虽然我还没用尝试过,不过我想在今后的日子可以一试身手。用自己的语音去打动学生,用自己的一心一意去换取孩子的一心一意,用灵魂去感染其他灵魂,这样的课堂必然是精彩的。
说完了课堂上的事,徐老师又提问:你们让孩子们买教辅了吗?这些教辅你们自己做过吗?我一时间竟答不上来,教辅的内容我都有仔细看,唯独没有做过,只是在心里给了答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自己尚且不愿意去做题,又何苦去为难学生做这许多题呢!身为老师应该去替孩子们挡这些苦难,在课堂上准备一些有效真题,而不是让孩子们再去面对这些“题海战术”。如何解决这些窘境?徐老师给出了方案,那就是学霸笔记。要知道优秀是一种习惯,老师应该去培养孩子这种意识,让孩子们上课做好笔记,学会学习,当孩子们习惯了优秀,必然会一直优秀。每个班级里都有一批,而从辅导差生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应该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差生生来就是差生吗?答案当然是否。他们只是因为种种因素,被差生了!有家庭因素、智力因素(小部分)、环境因素等等,但差生的产生,更多的是教育的问题,是师生关系的问题。作为老师应该去拯救那些没有被上帝亲吻过的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是能教好他的可能不是你。
听徐老师一席话,胜教十年书!句句话语,直击人心,也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既然选择了教师这条道路,就要有应对各种学生的准备,不要去伤害差生,教育的宗旨是立德树人,我将永远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