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THIS CHANNEL

听教师科研工作漫谈心得有感

时间:2021-01-26

  路漫漫,需求索

    —听教师科研工作漫谈心得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今天上午听了史老师的教师科研工作漫谈,说了许多我们青年教师刚刚入门会遇到的问题,教学任务的繁琐、身心的疲惫,甚至可能不了解什么是科研,科研对我们来说还很遥远。而史老师的教科研之路是相当漫长的,刚刚开始是一名代课老师,但是在上课的同时,他不断学习,参加了中职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果然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过了不久,史老师正式踏入教师门槛。前十年,史老师没有搞教科研,经过岁月的沉淀,他成了一名优秀的全科教师。慢慢地开始对教学研究有了接触,写了一篇地方课程的论文,荣获了杭州市一等奖。之后便打开了教科研的大门。对于我们新老师来说,写论文的确是一件较困难的事情,刚刚入职不久,没有素材和经验,对教师这个身份尚且需要适应,真的能写好论文吗?其实不然,只要开始动笔,就迈出了第一步。挑战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记得姚校长说过部队军官的故事,写了五十篇都未曾获奖,却一直坚持写、天天写。终于第五十篇开始,他获得了一等奖,后来写的几篇都一一获奖。正是他之前的铺垫,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写作基础,起点人人都相同,迈向终点的成绩却大不相同。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创造出辉煌。

    撰写论文,需要这几个步骤:立项—实践(有意识的收集资料)—提炼整理成文。对我来说收集资料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提炼,到底哪些内容才能表达我的观点,以及我的题眼查找…一系列问题都困扰着我,让我思路无法串联。时间上也挤不出来,在学校里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我忙得团团转,唯一空闲的时间就是晚上。于是,一到晚上我就各种查阅资料,终于,我的题目有了。史老师今天在讲座上提到小课题的特点:真实、微小、成型、实际、短期、深度。论文,是理论的实践者,抓住这点,我似乎头脑中有了一些思绪。对于我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是否有“能改性”,方法是否有“可行性”,围绕着这点,我又可以理清一些框架。在史老师举的一些论文实例中,我看到了其他老师在教研上花的时间与精力,顿时觉得十分惭愧,希望我能吸取他们的经验智慧,合理利用好我的时间。光从选题上来看,就值得我们推敲。选题的灵感从哪里来?—多关注、多阅读、多参与、多交流、多反思。若是做到这几点,恐怕心中不会没有素材。而我认为反思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做好有效反思,人人都能成为专家。做一个有准备的人,机会才会降临。而写论文也有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标题分级不能过多,字数也要按照规定控制好,写的时候可以多写一些,最后浓缩成精华。史老师的讲座使我们在写论文时避开了许多雷区,受益匪浅。

写论文,是教师提升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教师自己能够把握的成长方式。“发前人之未发,成前人之未成。”在教科研的道路上,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但“吾将上下而求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