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型
时间:2021-01-20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教学设计
课题 | 体内物质的运输 | 单元 | 4 | 学科 | 科学 | 班级 | 九A班 |
课型 | 新授课 第4课时 | 学校 | 天目双语 | 时间 | 2020.12.24 | 授课人 | 范银玲 |
学习 目标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人体的血量与输血的关系。 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3.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会运用所学的ABO血型知识,尝试输血推测,并增强推理能力。 2.通过资料的分析和讨论以及对讨论结果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使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通过无偿献血制度的宣传,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 ||||||
重点 | 1.ABO血型的类型心以及安全输血的原则。 2.认同无偿献血制度,确立健康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 ||||||
难点 | 1.应用好ABO血型系统知识,建立输血原则体系和无偿献血观念 |
教学过程 | |||
血型知识
异型输血 | 【提问】若同型血告急,要怎么办? 【输血原则】 2、异型输血 异型血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红细胞中的红细胞中的凝集原和受血者血清的凝集素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
【活动】 现在分别有受血者四种血型的血清,也有献血者四种血型的红细胞,若将两者混合,请各位医生判断一下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 献血者红细胞(含凝集原)受血者血清(含凝集素)O型(抗A,抗B)A型(抗B)B型(抗A)AB型(无)O型 A型( A ) B型( B ) AB型 (A,B)
【讲解】异型输血还需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提问】那在输血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减少凝集现象的出现呢? |
【发现】 O型血——万能供血者 AB型血——万能输血者
【猜测】就用红细胞,不要血清 |
学会自我判断凝集现象
体会输血的血型对应的特点 |
成分输血 | 【资料卡】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输血观念的进步,传统输全血的方法已经被改变。成分输血受到重视。 成分输血是将供血者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血浆蛋白)用科学的方法分离,依 | ||
成分输血 | 据病人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相关的血液成分。 成分输血是临床输血的主要形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全血,而且可以减少各种输血反应。
【判断输血】 贫血 血流不止 烧伤(体液渗出) |
【回答】 红细胞 血小板 血浆 | 体会成分输血的优点 |
无偿献血 |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机制,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我们要珍爱生命,奉献爱心。 | 无偿献血的树立 | |
课堂巩固 | 1.小明在验血型时,把他的血液和标准A型血清及标准B型血清混合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都发生了凝集反应,小明的血型是( ) A.AB型 B.O型 C.A型 D.B型 2.近期我市电视台播报市中心血库O型血告急,许多市民纷纷到各血站无偿献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 B.献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 C.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D.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者,可输入血液成分中的血浆
| 及时巩固,及时练习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4.3 体内物质的运输 学案
一、血清与血浆
二、血液与血量
一个50kg的健康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 ,即约为 ,一旦失血过多,就会有生命之忧,因此 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抢救措施。
三、血型
1、血型是由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发现的,
2、血型主要是根据 的 进行分类的。
3、ABO血型系统中包含 型、 型、 型、 型。
四、输血原则
献血者 红细胞 (含凝集原) | 受血者血清(含凝集素) | |||
O型 (抗A,抗B) | A型 (抗B) | B型 (抗A) | AB型 (无) | |
O型( 无 ) | ||||
A型( A ) | ||||
B型( B ) | ||||
AB型(A,B) |
(用+表示有凝集反应 —表示无凝集反应)
某人的血型 | 可接受的血型 | 可输给的血型 |
A | ||
B | ||
AB | ||
O |
1、同型输血
2、异型输血
3、成分输血
4、无偿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