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时间:2018-01-10
在本课的教学中,按着理解什么是降水,认识雨量器、读懂制作方法,制作
雨量器,
测量降水量、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和判断降水量等级等一系列活动,
学生
知道雨量器的结构和作用,
学会了制作雨量器和测量降水量的技能,
同时培养了
学社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对部
分问题进行指导,
教师应该提醒制作雨量器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选择的器材必须
是上下口径一样大的,
必须是透明的等。
再讲到测量降水量,
降水量分为不同的
等级,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降水范围。
1
、学生会把降水和降雨混淆,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需强调。制作雨量器
时,器材的选择,学生一般没有上下口径一样的玻璃杯,那么可以用“酷儿”等
近似圆柱的饮料瓶代替(或用一次性纸杯代替)
,降低难度。而且,雨量器的底
部需要平整的,
如果不平整可以在底部放些许水。
刻度必须是从平整的地方开始
量。
杯子的口径对降水量的测量有没有影响,
这点学生较难理解,
还是自己讲解
的不够清楚。
2
、降雨量的
6
个等级的划分,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记住,需要多次反复记忆。
学生容易将降水量的单位毫米与毫升混淆。
雨量器的制作不算难,
也可以让学生
回家动手制作,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科学课,总是显得非常兴奋。今天我给他们上了植物单元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在带领学生到校园观察真正的大树教学环节,孩子们最开心,他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还有同学用尺子测量大树的树干。4人小组为单位,在教学兴趣方面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但是值得反思的一点是:如何让孩子有序文明的进行科学的各种观察活动。因此接下去就要针对这几个孩子的课堂表现,认真思索一番,利用课余时间也找过其中几个谈话,当时的认错态度,改正决心是很不错的,期待下一堂课,他们与自己比,能否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