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THIS CHANNEL

2018年第二学期教育教学反思

时间:2019-07-09

紧张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学期,忙碌但很充实。这一学期经历了90学时的培训,教学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时,我的教学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初二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思想与初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这一阶段学习状况给我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更全面、彻底地认识了学生的学习水平,让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更好地对我的学生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现针对学生的现状和我的教学状况反思如下:

一、过高地估计学生。我总是认为学生的基本知识都已经掌握得很好了,课堂上看到少部分同学的用心反应,就认为大部分同学都学会了,而其实不然。期中、月考学生的成绩,我感到十分不解。为了弄明原因,我对他们进行了调查,发现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基本的化学元素符号、粒子符号都写不出来对于化学部分而言,元素符号就相当于英语的26个字母,写不出元素、粒子符号,化学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都是空的。

二、教学资料设计的局限性。班级学生的科学程度参差不齐,而平时的作业和教学设计都是统一的模式,这样就会存在弊端,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大部分内容是无法完成的。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对科学也就失去了兴趣,感觉越学越难。 

三、对基础知识的落实不到位。初二的学生自觉性不够,而且现在的孩子,由于大环境影响,很多时候不能自主的安排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大部分时候都是教师在“推”着走。作业都是完成任务式,讲评过的练习都没有及时订正,一知半解,更谈不上课前预习。

  针对教学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我制定了以下的对应的措施:

措施一多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要求,针对班级的学生程度分层次设计相应的练习结合学情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以便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合理地进行教学。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让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让学生喜欢科学。  

措施二: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就如同造房子打地基,根基稳了,房子才牢固。而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喜欢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题目是一难再难,挖空心思地出奇招。这样容易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惧怕心理。

措施三:重视科学方法渗透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重视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感受、认识和运用。但由于受课时限制和“工具理性”思想的影响,实际的教学注意了进度,却少了从容。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侧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剥离了科学发现过程中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智慧,淡化了科学价值取向、思维观念的人文启示等科学本质,从而是学生难以全面地体会科学文化的精髓。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在知识教学中注重渗透科学方法。

  在下一阶段我将努力工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力争期下一学期同学们能在成绩方面到达一个令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