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THIS CHANNEL

信息技术5月反思

时间:2017-06-28

课堂中如何激趣

天目双语 杨烨

  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刚开始学生兴趣盎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加深,畏难情绪的出现,加上有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一些学生的兴趣将慢慢消磨。要想让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需要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各种措施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兴趣,使得我们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总结了一些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故事激趣

  通过插入一系列短小精悍而又贴切的故事,既增加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领悟到了这些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的知识。

二、巧用比喻

  为了能形象地解释一些概念,我常运用打比方的方法给学生讲解。如现代计算机已把运算器和控制器这两大功能模块制作在一个芯片上了,被称作CPU(即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好比人的心脏对于人一样。因此当前计算机的档次也以CPU的速度来衡量。我把CPU比作人的大脑,它是计算机的指挥官。而输入设备,例如扫描仪,可以比作我们的眼睛;输出设备,例如音箱,可以比作嘴巴;存储器可以比作记事本等等。通过采用打比喻的方法,可以把枯燥的概念讲解得通俗、易懂、形象而又生动。

三、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就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纸牌、计算游戏、巫婆与绵阳、打字游戏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退格键等的作用与使用

四、任务驱动

  教学时把教学内容作为一个任务,以完成一个任务作为目的来进行教学,使教学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学生学习有动力也易于接受。这样,教学目标和学习主题之间有一定的协调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