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英语阅读理解技巧,提升阅读理解解题能力
时间:2019-01-04
学生进入初二年级阶段,英语阅读理解的难度加大,多数学生依旧按照初一年级时的解题方法,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去解题,然而,仅仅如此是不能适应中考题型的多样化和难度。因此,学生平时的单元测试成绩还比较理想,但是一到期中、期末等重大考试时就倍受打击,总是抱怨考试题目太难,而没有考虑到自己平时的训练强度和难度不够,遇到主观性试题而缺少适当的解读技巧和分法。所以,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以上难题,我在初三上学期开始在教学和单元测试中做出一系列尝试,感觉效果初步体现。
一、在阅读课教学中增加主观性或开放性题目
初三英语每单元Section B的2b文章是一篇很好的阅读材料。教师在细读(careful reading)环节会设计一些问题或图表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细细品读。如果教师能够增加几个主观性或开放性题目,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例如九英Unit4的Section B 2b He Studies Harder Than He Used to 文章第三段很简短,是LI Wen在他父母到时看望他之后他的感受。教师若在这里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What do you think Li Wen’s parents said to him?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单元测试卷,提高试题难度
初二阶段时我们挑选的学生单元测试卷难度适中,主要是阅读理解题目设计形式比较单一,主观性试题较少,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学生的阅读理解失分较少,最后导致学生在比较重大的考试中不能适应阅读理解的难度,失分较多,总体成绩不够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我精心挑选了一套单元测试卷,其阅读理解的篇幅加长、难度加大。刚开始学生不适应,可是在进行了5个单元的测试训练后,他们已基本适应了该套试卷的难易程度。
本套试卷的一个亮点就是阅读理解的每篇文章保证一定的阅读量(300词以上),含有一定的生词量,设置1-2个主观题。试题设置比较灵活,多数题目需要结合上下文,进一步推敲或推理,主观性较强。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at can we know from paragraph three?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second paragraph?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mean?等这些题型是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经过半个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些主观题的解题技巧,解题能力大幅提升,单元测试的成绩也相应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