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当以慈悲为怀(一)---何慧
时间:2019-01-03
教育当以慈悲为怀(一)
何 慧
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的教育格言:教育当以慈悲为怀,初闻就很有认同感,觉得这是一种崇高的师德,更是一种超脱的境界。
曾经我自认为自己对学生是有耐心,有爱心的。我的母亲经常跟我说:“你们学校的孩子不容易,小小的就住校,想想就心疼。你可要对孩子们好一点。”我也尽量做到尊重孩子,善待孩子。我所带的刚毕业的学生大都听话懂事,我和他们的关系融洽,班级有良好的风气,他们毕业了还会经常问候我、看望我。但当今年我又接了一个新的班级五A班,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之所以会改变,是因为我接手的班级有我自己的儿子。因为有儿子在,所以我不光是老师,还是一名家长。作为家长来说,最希望的是什么?是让孩子沐浴在爱、宽容和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长大,是在公平、公正无私的环境中接受良好的道德和社会教育,还是仅仅追究门门功课优秀的高分?我想大多数家长是倾向前者的。一次,一个平时就调皮的孩子犯错时,我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还把他连拉带扯地推到了办公室罚站。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儿子跟我说:“妈妈,今天你批评ΧΧΧ,我觉得很痛快。”“痛快!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诧异地问。“谁叫他这么讨厌,我不喜欢他,所以你骂他我就很高兴。”听了儿子的话,再看他得意洋洋的表情,我的心里不是滋味。原来对学生的批评与责骂,让他少了宽容与理解,友爱与真诚,反而更加重了儿子的暴戾之气。这不是与我们平时教育他与人为善,宽容大度背道而驰吗?我自己的儿子会这样,其他的学生同样会这样。把天真烂漫的孩子,变成彼此的“仇人”,将我们的“服务”对象,变成了“敌人”,变成“路人”,伤人又伤己。想到这里,我对于先前对待那位调皮孩子的严厉批评,就觉得太不应该了。比起劈头盖脸的责骂和体罚,大度宽容的理解,循循善诱的教导,效果不一定会差。但对其他孩子的影响和整个班级团结友爱的氛围肯定是有示范作用的.
非常喜欢半世纪前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那句话: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用到我这里是:因为是老师,又是家长,所以愈发慈悲。既然我跟这些孩子如此有缘,就要在他们人生最美好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一个个温暖美好的记忆瞬间,这对于他们自信积极的心态,健康人格的成长是何等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