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时间:2018-11-22
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富有童趣,又涵盖知识,以小蝌蚪找妈妈为线索介绍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我设计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我们的孩子刚刚离开一年级,本就识字不多,并且经过一个暑假的休息,又忘记一些,要他们直接学懂课文内容很难。于是,我把第一课时设计为以识字为主,首先认识生字,能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将基础夯实,对于学习课文内容有所助益。因此本课识字是关键,学文是重点。
在字词教学时,我布置了提前预习,在课堂上,请学生自由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互相交流,加深记忆。随后请小老师领读词语,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他们做起了课堂的小主人,就更有学习积极性了。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读、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首先初读,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然后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侧重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让学生在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小节时,不再觉得枯燥乏味。
2.多读多说,加深理解
本课要求学生按照顺序说一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用上先、再、接着、最后的连接词,并且让学生在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形式多样,深入讨论
学习课文以后,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此时抛出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保护人类的好朋友——小青蛙呢?分组讨论吧!孩子们七嘴八舌热烈讨论后,想出了许多保护青蛙的措施。
然而凡是教学,必在教学中不断改进,本课虽然在我的设计中依然用尽了全力,担仍有诸多不足,上课衔接词不够婉转,课堂掌控能力欠缺等等,我将继续反思继续改进,力求将课堂主动性交给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达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