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THIS CHANNEL

2017学年第二学期语文教学反思-朱素云

时间:2018-06-29

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反思

打电话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口语交际“打电话”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提出两个问题:“你打过电话吗?”“应该怎样打电话呢?”这不仅是提示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中打电话的经历,思考应该怎样打电话,也十分明确的告诉学生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之后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一次打电话的情境:李中打电话给张阳,接电话的确是张阳的妈妈,这个环节的教学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当接电话的不是自己要找的人时该怎么说,或者说接到不是打给自己的电话时怎么说。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范例。在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习怎样打电话,还学习如何接电话。

接下来提供了三个情境,让学生试着打电话。其中,前两个是打出电话的练习,后一个是接电话的练习。接电话虽然是被动方,但是语气语调应该根据对象和内容有变化,如果接到电话,对方找的是另外一个人,接听后还要及时的进行“转告”的要求。

最后是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提示,提醒学生打电话时应该注意:

1.     给别人打电话时要先自我介绍;

2.     没听清对方的话,可以请对方重复;

两项提示,既是对学生打电话的方法、态度的具体指也也是教材对口语交际要求的落实。

本次教学我在充分备课后在同年级的其他三个班级进行了试讲,第一次试讲的班级常规较差,而自己对教案也不是很熟悉,也没有很好地掌控好课堂,所以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地完成。第二次我在反思过后,又听取了其他老师的建议,在改动教学环节,增加实物教具后又换班进行了试讲。这次比第一次教学常规好了很多,可能是对教学过程更加清晰了,教学准备也更充分了,所以上起来顺了很多,但是感觉自己的教学用语还是有些啰嗦,不够精炼,所以,教学目标还是没有全部完成。课后又进行了反思,改进,再进行第三次试讲,这一次感觉自己应该是准备充分了,又请了两位从教二十年左右的老师听课,上完后自我感觉良好。可是听课老师的评价却不尽如我意,于是,在听了两位老教师的评课后又陷入了新的困惑。再思考,再改进,再请教其他老师。又过了两个星期,我把这磨了三次的课搬上了自己班级的讲台。没想到,在我紧张地上到一半时被人夺过讲台去上了。本以为自己这堂公开课不用再上了,等上完课的主要环节时,又将这堂课的尾巴重新交给我。还真的没有这样上过课,于是我完全没有准备,又走上了讲台。这堂课应该是上得很失败。否则也不至于中途被夺了讲台,还被责问有没有磨过课。而事实上,我的付出完全不被认可。从这节课,我总结出一个真理:别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因为只要结果不是很满意,你的辛苦付出即使再多都没有用,都不被认可。)也没有人会在乎我的感受,因为学校是让我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添麻烦的。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通过小壁虎向小鱼姐姐、黄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事,让学生认识到小鱼、黄牛、燕子的尾巴各有用处,了解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的特点。本课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角色对话、表演、合作学习等,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一、优点

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阅读方法。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去模仿老师的朗读,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抒发。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同时,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而我自己也不断变换角色:有时是他们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把读请求语气的方法讲出来;有时是他们的学习伙伴,和他们一起体验文中的情感;有时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故意暴露出他们平时读书时存在的问题,激励他们读流利,读出感情;有时是他们的学生,引导学生把悟出的感情表达出来。

                                            

2.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并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自己观察,说出图片表达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

二、不足

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小壁虎向三种动物结尾巴,而他们都没有借,因为它们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用途,此时可以延伸拓展;你还知道那些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但是,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拓展。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限制,导致在做课堂作业时有一道题让学生填空:     的尾巴   。大部分同学这道题不会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自己应该深入地读懂教材,然后再备课,并结合各种习题知识拓展,还要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然后提升,训练有一定的空间,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学得有兴趣。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后的几点想法。我要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提高。

                                         

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一个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一个的道理:做事情目标要明确,始终如一。本文构段有特色:第1234自然段是按同样的语言形式来构段的,所以在教学时,可以不用逐段一一讲解。文中还为每一段内容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采用动作表演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做出简单的推断。

在教学时,我才用小猴子图片引入,引发学习的兴趣。再让学生自学生字,然后反馈学习效果,对不会的、较难的生字进行重点教学,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增加了课堂效率。

在讲解课文时,我采用了图文对照,先利用插图让学生自行看图说话,再利用几个句式,了解第一部分的内容,练习说话。最后再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后面几段采用自学加引导的方式学习,看图说话、动作表演、分角色朗读等,避免了教学的重复。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足之处,由于每一部分都让学生看图说,再表演、朗读,导致本课生字没有在课堂上完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明确目标,加强写字训练。

 

                                                                                                                                                朱素云

                                                                                                                                          2018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