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粗心缘由
时间:2021-01-22
1.粗心,因为对知识掌握不透彻
从做题就能看出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扎实。很多题目考到的知识点,是孩子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的,但是真正做题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不然。他们对某一知识点往往只是有模糊的概念,而对于细枝末节却缺乏考虑,导致最后不会做或者做错题。
解决办法: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做到能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2.粗心,因为缺乏好习惯、好态度
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好的做题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读题跳跃,先解后读,手快大于心快;做题不打草稿;做完不检查……这就使得孩子的出错率大大上升。
解决办法:试着培养孩子打草稿的习惯,先在脑海中形成答题思路,然后在草稿纸上画出解题步骤。告诉孩子要老老实实一步一步计算,不要忽视任何小细节。
3.粗心,因为做题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其实,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解决办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给自己制定训练的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4.粗心,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审题对孩子的正确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审题环节出现了问题,得到错误答案的概率大大提高。很多孩子在做错题目或者是选错答案之后,才发现自己没审好题。其实这就跟孩子的注意力有很大关系。审题的时候走神了,大脑去想别的事情了,都会让孩子出错。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全程注意力都很高,孩子一定会少犯很多错。
解决办法:问问孩子做题的时候在想什么?不是责备而是真正地探讨。比如说:他当时听音乐了、喝水了、或许有个电视节目正在演。一定要问出原因,找出原因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