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THIS CHANNEL

关于疫情复学后班级问题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0-06-27

今年寒假期间,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把千千万万个家庭隔离开来,大家几乎足不出户,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疫情的持续发酵,病毒的顽固和较长的潜伏期使正常开学的日子变得遥遥无期。面对疫情,我们学校采用了电子书包进行网络授课,学生的平板电脑不能联网,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期间上网、玩游戏等。教师在上课期间可以随时抽查学生,从而减少学生思想开小差,在线人不在等现象。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平板电脑的作业上交情况,提醒家长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平板作业比较快捷,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作业,可以退回去让学生重做。如果家长督促及时、监督到位的话,学生根本没有偷懒的机会,因此,孩子们居家网课学习还是比较辛苦的。长期受疫情影响,大家的心情都有些压抑,情绪也有些波动。长期的居家线上学习不仅孩子自己很辛苦,而且家长也是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因此,之前父母眼中的宝贝儿子和乖乖女儿不复存在,亲子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家长通过电话联系或微信交流的方式向我求助,甚至有家长直接邀请我去家访,帮助解决学生的问题。有家长坦言:我简直快被孩子逼疯了,如果还不复学的话,我可能要跳楼了。

 

问题一

A同学之前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由于上个学期出现早恋现象,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于是父母开始对她的学习和生活进行严格的监管。疫情网课学习期间,父母陪伴在她的身边督促她的线上学习和作业。A同学感觉妈妈的话唠唠叨叨,越来越让人心烦,双方的争吵越来越多,后来A同学情绪变得不稳定,易冲动,于是父母带她到杭州找心理医生咨询,并为其配药进行调理。

复学后第一个周末,A同学的妈妈到杭州就医,下午给女儿打电话询问她在家里的情况,A同学对妈妈说自己在家做作业。A同学的妈妈还是不放心,就让她把电话给奶奶,女儿却借故说奶奶不在身边。A同学的妈妈感觉情况不对,就急忙从杭州赶回家,结果女儿真的不在家中。妈妈在家一直等到晚上9点,A同学才回到家中,原是来A同学和几个同学约好到广场游玩,妈妈一气之下动手打了女儿,双方冲突开始激化。

相应对策

长期受疫情影响,大家的心情都有些不稳定。因此,我建议A同学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先冷静下来,反思一下她在这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有没有问题。1. 当她感觉到女儿不在家中的时候,应该告诉女儿自己会在什么时间回家,让女儿有足够的时间为自己的错误做出一些补救;2. 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无论当时多么冲动,也不要动手打女儿,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耐心地沟通和交流。3.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自己犯错误的同时对父母撒谎又是错上加错。4. 让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早恋问题,青春期的孩子出现早恋现象是正常的。中学生对异性产生感情是青春期性成熟的标志之一,这是我们必须面对且无法回避的问题。使家长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与孩子开诚布公地交谈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做好正确的引导

 

问题二

B同学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父母很重视她的学习,给她报名参加各类文化课的辅导,但是她对学习却越来越不感兴趣,更糟糕的是在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她的学科成绩全年级垫底。她开始变得叛逆,父母对她的期望越大,她的学习成绩就越差。疫情网课学习期间,她总是关上自己的房门,自己线上学习的时候不让父母在身边,甚至做作业的时候也不让父母陪同,父母在外边干着急。

复学后第二个星期,为了考查学生网课学习的效果,我们安排了一次网课学习内容的摸底检测。考试当天早晨,B同学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女儿怎么劝说就是不肯到学校来,自称这里难受,那里难受。我就让她妈妈告诉她,这次摸底既不排名也不公布成绩,不用担心。她妈妈把她送到校门口的时候,她不肯下车,不想上学。于是我亲自到校门口给她做思想工作,百般劝说她才和我一起进入校园,走进考场。

相应对策

B同学也曾努力过,拼搏过,但是每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她逐渐失去了信心,找不到自信。由于她的学科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平时的线下学习让她感觉困难重重,因此,线上学习对她更是难上加难。老师的督促和家长的监管让她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我和家长共同商议:1. 家长和老师必须对学生充满信任,只有相信,才能让孩子树立自信。家长和老师暂时不要对她的学习成绩提出具体的要求,先从学习习惯抓起,上课集中注意力,认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等。2. 家长帮助孩子找到自信,善于发掘她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比如她自己按时、独立完成了周末作业;主动帮助做家务活等。3.我在平时工作中,用微笑面对,用表扬对待,用成功期待,让她感觉没有压力,从而能够自信地学习与生活。

 

问题三

C同学在艺术方面颇具天赋,绘画非常出色,但是由于其父母平时都忙于自己的业务,在学习上对她的陪伴和督促较少,所以她的学习习惯较差,学习成绩一般。她喜欢网聊,有一定的网瘾。疫情网课学习期间,我在她妈妈发过来的一张网课学习照片中发现,她一手拿着电子书包-平板电脑,一手拿着电视遥控器,她正设法用平板电脑遮挡遥控器。无论父母怎么做思想工作,她就是拒绝沟通,不理不睬。父母平时工作繁忙,对她也是无计可施。

复学后,C同学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要么发呆、掐手指,要么打瞌睡,有一次课堂上偷看课外书籍。经过调查发现,她阅读的这种课外书属于玄幻类小说。这个学期她购买了几套这类书籍,她妈妈看她买了这么多的课外书,心里特高兴,认为女儿喜欢看课外书,知道好好学习了。其实她对玄幻类小说已经上瘾,她白天看,晚上看,周末看,甚至课堂上也看,最终导致她整天没精打采,神情恍恍惚惚。

相应对策

由于父母对电子产品进行了严格的监管,C同学转移了自己的兴趣点,开始对玄幻类小说产生了兴趣。长期阅读此类小说容易让人上瘾,并且会产生幻觉,让自己生活在一种虚无缥缈的世界中,不能自拔。因此,我建议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对C同学进行教育。1. 周末或假期,父母监管C同学课外书籍的阅读情况,防止她偷看玄幻类小说或不健康书籍;带她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她在活动中体会活动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2. 督促她阅读七年级下册课外必读书籍:《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岩》、《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等,并写好几篇读书笔记;3. 让成绩优秀的一位女同学与她结伴,主动和她沟通交流,关心她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她摆脱困境,让她尽快从虚幻的世界里走出来。

 

问题四

D同学聪明机智,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良好。但是由于周末期间父母在手机和电子产品的使用方面对他疏于管理,他逐步对电子产品产生了依懒性,尤其是沉溺于网络游戏。周末或假期在家,不仅自己花费大量时间玩网络游戏,还约上其他同学一起玩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后,父母对他批评教育,他却非常反感,顶撞父母。疫情网课学习期间,他找妈妈拿了一部无卡手机,他骗父母说无卡手机不能玩网络游戏,只是用手机学习,查找资料。可是晚上他在父母熄灯睡觉后,就开始玩网络游戏一直到凌晨。

复学后,他在课堂上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较差,字写得越来越潦草。自习课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拿着电子书包-平板电脑,或者读读文章,或者乱写乱画,对电子产品的依懒性越来越严重。

相应对策

对网瘾很深的学生开展教育,必须要家校联合,双管齐下。1. 周末或假期,父母要加强电子产品的管理,尽量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次数和时间;2. 我召开《网瘾的危害和正确使用网络》主题班会,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念。让同学们认识到网瘾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电脑和网络,发挥网络的巨大优势和价值;3. 签订《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三方协议书》,学校、家庭和学生三方协商,达成共识,正确认识电子产品的功能和作用,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享受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4. 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老师要教会孩子怎样运用网络搜索信息,开阔视野,增大学习的空间和容量,通过某些有益的游戏,发展智力,提高网络技术等。

 

问题五

E同学性格开朗、外向,喜爱体育运动,特别喜爱篮球,在她身上体现出诸多男子汉的特点。上个学期,生活老师在查寝的过程中发现E同学在班级另外一个寝室F同学的床上,和F同学合铺睡觉。生活老师问她为什么要合铺睡觉,她说自己也不清楚,可能是梦游。于是我打电话向她妈妈了解情况,她妈妈说她从小到现在没有出现过梦游的情况。疫情期间E同学经常微信联系F同学,每次聊天时间很长。F同学的妈妈察觉到他们之间关系的微妙,于是和E同学的妈妈进行了交流。E同学的妈妈也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便和女儿谈心,但是女儿认为妈妈太啰嗦,很反感,好朋友之间聊聊天家长还要干涉。不管父母怎么开导,她总是保持沉默。

复学后第一个星期,我分别找E同学和F同学谈话,建议他们保持正常的同学关系,不要影响自己的学习。第四个星期,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和了解,复学后E同学经常在凌晨到F同学的寝室和她合铺,到早上起床前返回寝室。E同学和F同学已经严重违反学校寝室管理细则,为了有效防止他们之间更多的接触,逐步淡化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学校先让他们通校两个星期。

相应对策

目前,E同学和F同学双方之间都有一定的依赖,他们的亲密关系超出了好朋友的范畴,因此,老师和家长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1)学校、班主任老师和双方家长共同协商。班主任老师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观察他们平时在校的表现;父母和自己的孩子谈心,监管他们周末或假期里手机的使用;(2)学校让两位同学通校两个星期,减少他们亲密接触的机会,如果还是没有什么效果,可以延长他们的通校时间;(3)为两位同学分别安排一个好伙伴,促使他们成为学习上的益友;(4)必要时请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分别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 


学生的情绪调控和心理疏导是一个漫长的心历路程,老师们的两三次的谈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样的学生所经历的生活磨难和心理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已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筑起一道心理屏障,一般人很难跨越这道坚固的屏障,走向他们的心灵深处。我们需要用耐心和真诚慢慢去打开学生的心门,才能理解学生的真实处境,正直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要重视这类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及时跟踪,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陪伴他们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