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片段赏析
时间:2020-01-10
自从学校实行题组化教学以来,一直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到困惑,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清晰,但新授知识所花的时间较难掌控,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整堂课都可以有高强度的训练。学生能在课堂上就能完成较多的练习量对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无疑是大的,但教师教例题的时间过短,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讨论,只要有学生能讲出来就过了,开始做巩固练习了,学生的正确率往往很低,这时教师就会意识到学生基本没听懂,这样老师对练习的讲解都又会像例题一样教,导致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但如果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交流、讨论,就没有时间完成较多的习题。如何能既让学生对例题的教学有较好的理解,又能完成较多的练习,当我听了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年老师的示范课“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后,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教学片段: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计数单位?
生:……万 千 百 十 个(板书)
师:个位后面还有计数单位吗?如果有,会是什么呢?
我们今天继续研究小数,谁能报几个小数?
生:0.1 0.3 0.38 1.3 0.9(板书)
师:你能把刚才同学说的0.1在下图中表示出来吗?
反馈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大正方形表示1,用合适的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分数:( 2/10 ) ( 3/10 ) (9/10 )
小数:( 0.2 ) ( 0.3 ) ( 0.9 )
说一说:2/10里面有2个1/10, 0.2里面有2个0.1……
1/10=0.1 2/10=0.2 3/10=0.3 9/10=0.9
由这题引出了计数单位十分之一。观察分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也就是(0.1)。
用合适的数表示图中空白部分
分数:( 8/10 ) ( 7/10 ) (1/10 )
小数:( 0.8 ) ( 0.7 ) ( 0.1 )
PPT出示
分数:(2/10 )( 8/10) ( 3/10 ) ( 7/10 ) (9/10 ) (1/10 )
小数:( 0.2 )+( 0.8 ) ( 0.3 )+( 0.7 ) ( 0.9 ) +( 0.1 )
让学生观察空白部分和阴影部分,会有什么发现。提示把两部分相加, 0.2+0.8=1,0.2里面有2个0.1,0.8里面有8个0.1.
2个0.1+8个0.1=10个0.1,也就是1.
小结:1里面有(10)个0.1,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
想一想,涂一涂,表示出下面的小数1.3
你能从刚才表示的出的1.3的图上表示出1.35吗?引出百分之一
先让孩子在图中表示出1/100,1/100=0.01,再表示出9/100,9/100=0.09,如果再增加1,10/100=0.10,0.10与0.1是什么关系呢?再继续表示出53/100,53/100=0.53
通过对一位小数的小结,让孩子自己填写2位小数的小结内容:
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 )小数表示,计数单位是( ),也就是( )
1里面有( )0.01, 0.01与1之间的进率是( )
讨论:根据你对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学习,能否推断出三位小数的特点?
反思:
整堂课看似没有大量的练习,但其中让孩子探究一位小数的特点时,一题看图题反复使用,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几乎所有的知识及练习都可以在一题图当中解决。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也就是(0.1)。1里面有(10)个0.1,0.1与1之间的进率是(10)这些知识孩子都可以在一题当中通过题的变形自己获得,接着又让孩子在相同的图形中表示出1.3、1.35引出百分之一的计数单位。再继续让孩子在图上画一画,在涂的过程当中明白两位小数的特点。整堂课孩子一直处于思考的过程当中,对孩子思维的训练相当大。这样一题多变的形式不但可以让孩子有了练习量,又可以让知识由浅入深的让孩子接受、理解。
听了这堂课后,让我对题组化教学的形式有了新的认识,但要上这样的一堂课对老师的要求相当高,也比较花精力,尤其是设计练习题上要花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