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 沟通 收获
时间:2019-01-23
家校合作的基础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来说,只有通过有效沟通,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友好的伙伴关系,家校之间的合作才会有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家校协同教育才能获得良性发展。
在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就好比学校的形象代言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不可避免。成功的沟通能帮助班主任在家长心目中树立威信,增强信任感,从而促进家校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担任班主任多年,和形形色色的家长接触,我感悟到:当人与人之间都能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那么我们的教育环境就会更加和谐,教育的凝聚力量和创造力最大限度的开发才有了可能性。
刚刚到天目双语校的第一个月,就有了焦头烂额的感觉——陌生的环境,不同于以往的工作流程,开学时各式各样的繁杂的事项,再加上陌生的学生和不可知的来自各个地方的寄宿学校的家长,一下子感觉心头压了一座山。诸多问题接踵而来——来自学校,来自学生,来自家长……
这里,我重点讲一下我们班在周末返校问题上的改变过程。因为是寄宿制学校,所以在四年级开始周末每个学生都要返校。可能是1-3年级学生和家长都习惯了周末的随意返校,所以对四年级开始学校的这个制度不以为然,确切地说是对我的这个周末全都要按时返校的要求完全不放在心上。所以,每当看到周末晚上教室里零零落落到来的学生和不断打来的请假的电话,我心里感到很不是滋味,有的学生甚至连一个电话也没有。特别是当我一再强调还是我行我素后,我的心里已渐渐窝了一肚子火了——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群不负责任的家长?到底是怎么样的一批没有规则的孩子!
终于,心中的火在一个午后爆发了!我的爆发不是吵架,我用我的坚持来表明了我的爆发!
那天,有一个常常在周末迟到或者不来的孩子妈妈来跟我请假,说周三下午要提早一节课出去有事,问她什么事,她不说,只是说有事,必须要走的。后来我才从孩子口中知道,是出去吃饭,因为是那天他生日。记得那是一个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大扫除,他因为作业习惯较差,没能及时完成作业。我就让他在办公室里补作业,告诉他要补完作业才可以离开。他看看我,无奈地低头做起了作业。我知道他此时心中有多么的不情愿,但是我没有理会。几分钟后,他妈妈来了,我没有允许离开;再后来,他爸爸来了,甚至他外公外婆也来了,我照样没有让他走。我坚持要让他补完作业才准离开。他大大的眼睛里噙满泪水,似乎因为亲人们的到来而倍感委屈,那眼神中还带有一丝丝怨恨。我从家长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他们对孩子万般的不舍和疼爱,当然,我也从他们看我的眼神里读出了对我这样做的不解和不满。但是,我不想妥协!我只是客气地对他们笑笑。我不愿跟他们理论,更不想与他们发生争吵,我只想用我的坚持告诉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我想让实际行动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规则”的概念。当然,我更想让我的家长们明白这样的道理——家校不同时形成教育的一致性又怎能让孩子获得教育的力量呢?那天,我们自然不欢而散。
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渐渐的,大部分家长已经能适应我所制定的一些规则了。那位同学还是常常迟到,但是改变的是,他不再是第二天才来了,他的家长也学会请假了。再后来,我又用发短信的方式,每周一进行周末返校情况和回家作业反馈,作业不做、迟到或不到的同学在短信中汇报给家长(当然,我这里用的是学号,家长自己看得懂即可)。在家长会上,我专门对周末返校的情况做了一个汇总,并在大屏幕出示。我还重点讲了一个责任心的问题。我知道,我们班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这里,大多数孩子心中缺乏规则,做事随心所欲,没有责任心,形成这样的现状跟家长平时的点滴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专家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坚持22天,那么要改掉一个坏习惯又该要多久啊!
家长会后,因为那位同学做了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情,我把他妈妈请到了学校。那天,我们推心置腹地谈了一个多小时,从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谈到家长的种种行为,从以前到现在乃至将来……当他妈妈站起离开时脸上的表情和举动,让我感受到了她发自内心的真诚,还有对老师的感谢。在那以后,那位同学就基本没有迟到过,只有一次长假结束,他因为担心迟到就早早打电话告知,但最后也赶在了铃响之前到了学校。这令我非常欣慰。我觉得我的坚持是对的。特别是六一节到了,我们班有节目,十多个同学要表演,可化妆怎么办呢?没想到那位家长早就想到了,提前几天就问我需不需要帮忙,她有全套工具。六一节那天,她早早就到了,还带来一个同伴,把孩子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这样的感觉真好。
家长的改变在慢慢地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一年多下来,那个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正在慢慢减少,学习成绩自然也在提升。今年的亲子活动中,我们有一个环节是感恩教育。当导师演讲完毕进入到分享环节时,那位同学主动要求上台。他大大的眼睛红红的,表情很凝重,他拿起话筒,用哽咽的语气讲了三句话:“我曾经做得很不好,我很惭愧,我以后要努力做好;我要感谢我的妈妈,是她用那么多的爱来包容我;我还要感谢我的王老师,时刻让我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接着,他在台上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他走下台来,给了我和他妈妈一个深情的拥抱。那一刻,全场掌声雷鸣。试问,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还有比这更幸福的时刻吗?
从教20几年,深知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更明白教育是一个漫长且反复的过程。我们唯不急不躁、耐心平和地坚持,才可见其灿烂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