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压强 教学反思
时间:2019-01-04
大气的压强 教学反思
双语科学 冯娟
本课是在学习了地球的大气层之后对其进一步对的学习,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测量大气压的大小,为接下来学习风和降水的形成奠定基础。学生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科学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借助学生的亲身探究感受,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并结合教师实验演示以及科学史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一、趣味实验导入,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学生对科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我先用一支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管内装有红颜色水,下端用手指堵住,引导学生观察堵住管口的手拿走后水并未流出,引起学生好奇,并产生疑问。适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展开课堂的研究。随后,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化,做到循序渐进
大气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是重点也是难点,它像一根主线,把各部分知识紧紧联系在一起。教学中,突出重点的同时,注重前后知识间的有机渗透,体现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生活-科学-社会这一设计思路
大气压强的知识虽然抽象,但与生活、生产实际及自然现象的联系极为密切,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规律解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不断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 必须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找到学生的问题,即这堂课的难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知识,领悟所学。
这堂课有很多不足之处,我坚信,只要我继续努力,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我,一定会有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