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THIS CHANNEL

寻找作文训练的支点

时间:2018-07-02

一直以来,我觉得我都比较重视作文教学,规定每位学生每周上交一篇习作,因此,相对来讲,对作文教学,对学生的作文训练方面的关注与思考也就多了。

其实在这方面加强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作文教学,一般来说作文水平高的同学阅读能力肯定强,而阅读能力强的同学未必作文水平高。对这个话题,我讲起来心中有点儿忐忑,毕竟自己带的班作文水平不高,自己在这方面也不曾研究,只是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积累了一点对于作文的想法而已。

我觉得留心观察、读写结合、相似迁移,这是一条很好的快捷途径。开始,我把我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定位很高,每天坚持不懈让学生写日记。因为在我的头脑中,高年级的学生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应该是不成问题。但结果学生写来的东西参差不齐,差的占大半多,做了大半个学期,我和学生都身心疲惫。我在想这样漫天飞舞地让他们写啊写,没有侧重的训练,对我们班的作文的收效是很小的。所以我想还是脚踏实地地跟着语文书上的习作一点一滴开始练吧。这样,每天的“学习日志”就成了我们练习的最好平台。四年级的孩子,刚刚从低段升上来,有的连一句完整的话都不会,标点更是乱七八糟,错别字大片都是;更要命的是,文章写不长,三言两语就完了。于是,我按照单元重点,每天让学生在学习日志上写段落,不必很长,但一定要语句通顺。我每天不厌其烦地批改,诵读表扬,他们也不断地进行订正,改进……一年下来倒也进步不小。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接着就是写长、写生动具体的问题了。

写景的文章是孩子最害怕的。偏偏这学期我们有好几处要求的就是写景的习作练习。譬如写我们的校园。写这篇文章我们整整用了三节课时间。先是列好提纲,准备用什么顺序写哪几个地方的景物,再是大家分小组说一说后打草稿;第二节课我让孩子们先读自己的文章,说一说为什么写得不具体生动呢?那就是缺少观察。于是,那一堂课,我放孩子们出去,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再展开合理想象。果然,大多数同学回来以后就感觉有东西好写了,而且,文章读起来也生动多了。后来学写乡下人家的景象的文章,我也是让他们在细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每天去观察一个场景,写在当天的“学习日志”上,到作文课上就可以一气呵成了。同学们只要把每天写的段落用过渡语串联起来,再加上一个开头和结尾就成了。

据研究表明,学生掌握一项技能需要练习300次,当然不一定要动笔写,阅读也是一种训练。所以,让孩子训练写作的同时必须要结合阅读。不读书,你的文章不可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仿写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不可能真正地做到心领神会。所以,阅读也成了我常抓不懈的一方面。每个学期,我都有明确的读书计划,写好读书笔记,并适时进行阅读交流。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在这三年能养车很好的读书习惯,并真正迁移到他们的写作上来。

 

 

一点困惑:

我心要将作文教学放在第一位,但按照我的教学作文的方法,从一开始选定内容,列好提纲,打好草稿,进行讲解,再观察再修改,到最后誊抄,这个过程太长久,我仅有的一周7节语文课根本不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