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THIS CHANNEL

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学反思

时间:2018-06-30

前言:共同体4所学校赛课,主题是《平行四边形复习课》。上课的学校是实验中学,本市最好的一所中学。经历了上课,也听了几位优秀老师的课,感触很多。

一、有关学生

实验中学学生的素质是全市最拔尖的,备课的难度无疑是难度偏大的,这与自己平时上课是有些差别的。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特设计了一节探究课。

二、有关教材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并把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重组,在教学手段的预设中尽量做到融知识生成与解决途径于活动中。

三、有关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

1有关教学理论: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

2﹑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的预设中尽量做到融知识生成与解决途径于活动中。

3﹑教学策略:采用“合作式”教学策略.

四、有关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说一说:

    有一天,李老师的儿子从幼儿园放学来到办公室,看到郑老师办公桌上一块平行四边形纸片,于是就拿起笔来画画,画了一会儿,对自已的作品不满意撕去了一些,巧的是刚好从AC两个顶点撕开。请你帮他补全平行四边形,并说说你的依据.

 

 

 


  


 对角线


 对称性


 

 


 

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通过说一说活动,让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回忆,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

画一画

1.  ABCD中,你能构造出另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要求:?顶点在  ABCD边上  (每个人至少画4)

  ?画出图形,写出条件和结论,并挑其中一种进行证明。

  

2.  ABCD中,你能构造出另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要求:?顶点在  ABCD 边上或对角线上  (每个人至少画4)

      ?画出图形,写出条件和结论,并挑其中一种进行证明。


通过活动二的画一画,让学生利用原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添加必要条件形成另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边、角、对角线、对称性的4个维度进行思考。学生会通过独立思考展现出各种各样的图形。目的是让学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促成知识的习得和能力的提升。

三、例题解析:

1:(哈尔滨中考)如图1,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AC的中点,EF过点O,与AD,BC分别相交于点E,F,GH过点O,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G,H,连接EG,FG,FH,EH.

(1)求证:四边形EGFH是平行四边形;

(2)如图2,若EF//AB,GH//BC,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与四边形AGHD面积相等的所有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GHD除外).

 

巩固练习:

1.如图1,在?ABCD中,AC8BD6ADa,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

2.如图1,在□ABCD,对角线ACBD交于点O, 则图中共有 ____对中心对称的三角形.

3.如图2EF过?ABCD对角线的交点O,交ADE,交BCF.若?ABCD的周长为18OE1.5,则四边形EFCD的周长为(  )

A14       B13         C12      D10

4.如图3O为□ABCD的对角线交点,EAB的中点,DEAC于点 F,若SABCD12,则SDOE的值为   (      )    

A1     B1.5     C2     D2.25

设计一些巩固练习,把学生课堂所整理的知识再一次运用,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五、有关课例后的几点思考

通过这节案例课,认识到:“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 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要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思想,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求过程,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

(1))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时空。新课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中间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前,一堂课讲下来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式的学习,本节课中,我尝试着组织学生开展构造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活动,从中提出问题,把时间大量的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去发现、猜想、验证,并适当地运用了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贯彻课改新理念的有益尝试。

(2)教师要灵活地使用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上面的具体素材,如知识发生背景、例题等都是可以改变的。本节课中,我将课本引例变换成一种剪拼活动,不仅要求学生动脑,还要动手,从中体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加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教师要在课堂互动中积极的评价学生。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情商”发展。古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那么,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做到这些,更要在教学中,时时处处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予以肯定,加以表扬、激励,给以人文上的关怀,这样,方能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学习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