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2
时间:2018-06-29
本学期,学校就要求老师们选择自己该读的书,在同事的推荐下,我读了《调皮孩子这样教》一书。 这本书是一位辣妈在教育9岁的调皮儿子过程中的记录和反思。作者以幽默的视角,诙谐的文风,展示了一对普通母子之间相处的点滴故事,或提问题,或摆困惑,或谋对策,在一则则妙趣横生的手记后辅以一段段发人深省的反思,真可谓“小故事”见“大道理”,不失为一本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的家教实用指导用书。
其中,在书中第五节里有这个一段话:
胖墩:妈妈,别的同学的妈妈都比你好,她们从不逼孩子学习。
于是,和颜悦色地,辣妈也为自己“洗脱罪名”:孩子,妈妈好像没逼你吧?
胖墩:你看,逼了还不承认!你想想你哪天不是不逼我一下你就不舒服。
辣妈:你想想妈妈为什么逼你?
胖墩:不用说,我知道你下一句想说啥,你想说是为我好才逼我!你会说我不自觉才逼我,可你越逼我,我越不想学!
是啊,胖墩说出了大家的心理话:你越逼我,我越不想学!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都想要有兴趣,只有自己有兴趣了才能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学习。那该怎么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呢?很多人就会觉得首先要让孩子有兴趣,必须不能强迫其完成一件事,然后他们就会过度地夸孩子,同样,书上有一节“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也让我印象深刻,他写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赏识教育”的行列,但似乎我们有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以为赏识教育就是让孩子不受挫折、不挨批评地聆听赞歌。其实,赏识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赢得自信,挫折教育是为了使孩子明了差距,没有挫折的赏识教育无疑只会使孩子滋长了将错误坚持到底的狂妄与自恋。这一观点,让我感受颇深,做为一名老师,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我们就是她们的临时妈妈,所以在教育常规的同时,思想教育我们也不能忽视,要抓住孩子们的心,只有做好了思想工作,常规、纪律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记得刚从事老师一职时我什么都不懂,面对那些调皮、顽固的学生,我特别头痛,只会一味的批评、管教,不懂得方法,管理起来特别吃力。后来,通过经验交流学习,粗略认识了“赏识教育”一词,我就开始尝试另外一种相处的方式,学着放大她们的优点,多表扬多赞美,寻找共同的语言,做朋友式的老师,想从正面帮其改正缺点,也小有成效。但可能是理解不够深刻的原因,慢慢地时间一长,多赞美少批评的方式,没有让她们变得更好,反而滋长了她们的个性,表现变得时好时坏,而我也失去了自己该有威信,管理起来又增加了难度,为此我没有少费心。所以,通过此篇的阅读,让我对“赏识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让我理解了赏识教育的意义,还通过案例分析让我懂得如何正确运用,这本书就像一把陪伴孩子成长的钥匙,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对我帮助很大。 展望来年,只希望孩子们能更加成长,表现能更加出色,而我也要不断充实自己,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去书中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