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THIS CHANNEL

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0-06-30


《因数和倍数》是一节数学概念课,人教版新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b÷ac,表示b能被a整除,b÷ca,表示b能被c整除。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利用一个简单的实物图(2行飞机,每行6架)引出一个乘法算式2×612,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而数论又是数学中的皇冠 因数和倍数这部分知识属于数论中的分支,比较抽象。我觉得这部分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尤其对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不是很好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重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采用质疑--探究--释疑--巩固--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一、对比中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学源于思,起于疑。课的开始我从因数这一概念入手,问学生我们在什么时候认识过因数,学生回忆起在乘法的各部分名称中认识了因数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因数,教材为什么又让我们认识它呢,我们这节课认识的因数和我们前面认识的因数有什么不同呢?我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打开书自主学习,看看有什么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我虽然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但我很好的利用了教材这一载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探究中释疑,培养学习能力

教材虽然不是从过去的整除定义出发,而是通过一个乘法算式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所以我上课时特别注意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才能讨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我举了一个反例加以说明。0.2×60=12,我们能说0.26012的因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面面相觑,我趁热打铁,那就让我们再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吧。学生再次读书发现原来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所说的因数和倍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二次读书让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研究范围有了明确。很好的帮助学生区分乘法算式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整数,但前者是相对于而言的,与乘数同义,可以是小数,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两者都只能是整数。我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帮助孩子们认真理解辨析,所以学生一节课下来对这组概念就理解透彻了,不会模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三、实践中发现,优化学习方法。

在学生认识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之后,我又放手让每个同学找出36的所有因数,学生围绕我提出的怎样才能找全36的所有因数呢?这个问题,去寻找36的所有因数。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思考方法。既为学生留足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通过观察12363018的因数和2457的倍数,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发现了什么?由于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对象,保证了观察的目的性。诱发学生探索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许多的不同中通过合作交流找到相同。

四、练习中点拨,培养学习习惯。

在巩固的环节我让学生去写出做一做中几个数的因数,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有多少?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并总结出了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既然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我们在写完了一个数的因数时应该用什么标点呢?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