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时间:2020-06-29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理解潜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到达课程的要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了解学生,是使教学活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更为有效,从而是大面积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而这个分组不是长期的,而是灵活可变的,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者降级的可能。
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存在差距,为了达到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式与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作业由浅入深地布置作业,采用不同的批改方式,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基础题都能完成,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针对中等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了部分提升题,并且进行全部批改;成绩相对拔尖的同学要求完成基础和提升题,作业可以批改1-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培养他们的自我监督能力。在分层练习中,鼓励基础薄弱的的学生向中上游学生靠近。
考核可分为单元关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教师自己依照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命题命题。每份题都包含基础和提升类题型。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透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忙。以确保各类学生都到达预定的阶段目标。通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个别辅导,绝不降级。这样做,不但能够帮忙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这样的个别学生,切忌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忙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用心进取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