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裂口了》说课稿
时间:2019-10-16
第一方面:教材
《大地裂口了》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第一章。
《大地裂口了》是 小说,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教学这篇课文计划安排1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项:
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理解文中的几幅画面。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仿写句子,练习写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由于 本课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将情感的体验和有声的诵读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其在特定的语境中充分理解文章。
因为萧红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学习文章中细节描写的方法。
第二方面: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和探究法。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谈话法和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上,我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和勾画圈点读书法,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阅读习惯。
★此外我准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第三方面: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1 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
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是东北的一个小镇——呼兰河,在这里有东二道街、西二道街,有杂货铺,还有形形色色的人。这里有着浓郁的风土人情,有扑面而来的东北乡土气息,有小学里大家学过的火烧云。今天,我们再次随着萧红细腻秀美的文字走进她的故乡——呼兰河,看看小镇上曾经的那些东西。
此导语以学过的文章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 整体感知,预计用时10分钟。
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 。这样做,既为学生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注释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常识。
然后请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请其他学生回答作者在文章中几次提到“冻裂”?分别是什么冻裂了?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按顺序先后提到了哪些人物、动物、事物?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问题,或者在听读中思考问题,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和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 研读赏析,预计用时15分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引导学生开展独立的阅读实践,教师以多媒体出示如下一组思考题:
1 不同的人和动物在呼兰河城的严冬里是怎样的呢?请把文中相关的细节找出。
2 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些的?(让学生读一读划出来的细节,注意读出环境的特点,注意朗读语气,比如“冷”,要读出寒冷的气息。)
3 以两人一组为单位,邀请5-7组互相赏析细节句子。(适当回顾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等)
请学生先默读再小组讨论,之后班级交流。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讨论,做出答案,进一步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环节4 拓展训练,预计用时10分钟。
1 以《大地冒烟了》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写出细节,运用各种写作手法。
2 各组组内赏析,派选优秀作品进行分享展示。
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
好处: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像能力,提高学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意识,让阅读与写作相互促进。
2、 教师介绍相关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呼兰河传》。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环节6 课堂总结,预计用时2分钟。
我的总结是:冰天雪地是呼兰河城最大的特点,寒冷以接近人承受能力的极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大地裂口了》,了解了萧红细腻的笔触,也学习了如何去学习描写细节。当然,温馨快乐的场景也会藏匿着转瞬即逝的危险,而萧红的《大地裂口了》仅仅只是这种危险的一个开始,到底还有什么样的危险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萧红《呼兰河传》,发现危险,感悟文章。
通过教师的梳理总结,使本课知识要点化,系统化,给学生以强化记忆。
第四方面: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板书清晰直观,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板书设计:
大地裂口了
萧红
人 事 动物
描写手法 细节刻画 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