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
时间:2019-01-27
本文主要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文章篇幅较长,而且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教师在教学时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学起来也比较吃力。因此在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是住校生,也没办法让孩子回家查阅资料,这些工作只有我自己来做。我在课前查阅了朱德同志生前的一些资料,结合他个人的照片,做成课件,呈现给学生。在教学时,我先抓住课题中的“扁担”一词,解释引入。先询问学生"见过扁担吗?扁担是什么?有什么用?”现在的孩子很多都生活在大城市,平时也很少接触到农村里的劳动工具,对课文中的线索“扁担”一词,很难理解。我先找了一些“扁担”和农民们使用扁担的图片,吸引学生,解题导入。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第二课再精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朱德同志的伟大精神。在教学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己学习,再同桌检查,最后全班汇报,教师指导学习。这样比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读,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掌握了生字就可以开始学习课文了。由于课文内容有些难懂,我先做了范读,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标自然段,边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读完以后,全班自由回答,反馈自读情况,再引导学生找出文章描写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事件。最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最后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男女赛读,齐读等。在朗读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感悟理解打下基础。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主要是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和事件,来感悟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先复习导入,齐读课文,检查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再分段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会师”一词,这是本文的写作基础。第二自然段红军会师后的处境,作者是文章的背景。其中描写井冈山到茅坪的路况更是为描写挑粮的艰难和朱德同志不畏艰难,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买下了伏笔。第三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具体的挑粮过程。包括朱德同志的穿着,以及他白天挑粮,晚上还整夜整夜的研究怎样和敌人打仗,这些都体现了朱德同志崇高的精神品质。也是战士们藏的原因,从中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动词感悟朱德同志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最后写战士们藏扁担,写出了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的感情。而朱德同志又找来扁担,并写上自己的名字则把文章推向了高潮。在教学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感悟。
在本课教学中,自我感觉目标基本达成,当然也存在许多的不足。比如教学过程没有新意,还是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机会不多,需要教师引导完成,部分好动的学生没什么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深入思考教学方法,争取把课文上得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