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THIS CHANNEL

Story time《A girl and three bears》教学反思

时间:2019-01-15


12月20号我在博士凯实验学校举行的“共同体拓展性课程展示课”上执教的是牛津英语二年级下Story time《A girl and three bears 》第二课时。为了使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获,提高学习效率,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了一些尝试:

1. 运用启发式教学

没有与一般教学一样,先出示新单词学习,而是引导学生先观察Lucy一个人在森林里的图片,通过Listen、 Guess、watch教学手段,让学生听一听Lucy的哭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继而大胆地猜测Lucy为什么要哭,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点进行大胆猜测:Lucy is hungry/Lucy is thirsty/Lucy is lost…,我在出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难度循序渐进,先从一般疑问句出发,逐步过渡,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和倦怠感。如:Are there three bears?  Is the girl Lucy? How many bears? Who are they? 之后我再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对所要学的故事主要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为接下来的故事学习做铺垫。

2.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

在教授hungry、thirsty、tired这几个表达感受的难点单词时,我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形容词的含义,鼓励学生通过语音语调上的变化来进一步体会感受所学形容词,并且将这些词汇放在语句中进行充分的运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需求。I'm thirsty. I want ...并进一步拓展语句I want to eat/drink ...

3. 创编儿歌,激发兴趣

学生往往以兴趣当先,有兴趣就会学得好,乐于学,所以要充分激发学习的兴趣。在理解故事中语句的基础上,我将I want to eat/drink.改编为儿歌形式, 并鼓励学生进行创编,利用儿歌形式,学生往往能够比较快地接受所学的内容,并通过创编充分进行操练。

Thirsty, thirsty. I'm thirsty. Water, water, I want to drink.

4.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分角色表演     

在课堂最后展示环节,我呈现了一张思维导图,清楚地将故事内容体现在图中,学生一目了然,小组讨论之后很快就可以将课文复述出来。在表演故事环节,我要求学生注意角色的特点,调整语音语调,在教师的示范演示和鼓励下,学生都能够跃跃欲试,戴上我提前准备的头饰,和小组成员一起分角色来表演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以上的步骤落实,学生都比较能够专心投入教学活动,并分组活动参与学习,学习兴趣很高,效果较好。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真实、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在熟练掌握句型的基础上,不光让学生用所学语言说、演,而且能运用,让学生在参与、协作、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才能,让他们充满自信、感受成功。

同时我也深刻地体会到:故事教学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和拓展性的教学。但如果一味地、单纯地讲故事来讲一讲、演一演,学生看是固然觉得新鲜,但也容易产生学习的疲惫感,从而觉得无趣。我应该加强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多关注学生情感上的体验,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故事最后Lucy说I’m sorry.我应该让学生体会That’s all right 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三只小熊的宽容和善良,感受到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再来揭示“We are friends”这个主题,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