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频道

THIS CHANNEL

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反思

时间:2019-01-03

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

——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15课《猫》教学反思 王 晶

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我为了突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学生为主体,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发展,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同时也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一、“丰富语言的积累”是新课标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语言,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来自于一个人深厚的语言积累。在本节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并积累了本课的成语。并在课前花了两三分钟的时间巩固积累,如:屏息凝视,丰富多腔,温柔可亲,枝折花落,生气勃勃等。相信每节课前的积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在文章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当“面对这样性格古怪的大猫,老舍先生一定很头疼了”,这是文章的矛盾所在。让学生在文中找理由、摆事实,忙得不亦乐乎。于矛盾处置疑,往往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三、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让学生去朗读重点句子的时候,通过朗读,学生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用得何其生动;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写猫的可爱时,“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他,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的孩子。由于本文的许多词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所以有了充分的朗读,才能心有所悟,豁然开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