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教案
时间:2018-12-04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 临安区实验 初级中学 | 课型 | 诊断课 | 上课教师 | 范银玲 | ||
时间 | 2018年11月29日星期四 | 课题 | 物质的密度 | ||||
学习目标 | 1、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理解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学会动手实验测量物质的密度。 | ||||||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密度的定义式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计算; 可以利用密度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物质。 |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公式得出的严谨的过程; 明确生活与科学密不可分的关系。 | |||||||
教学重点 | 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公式及其单位;单位间的换算。 | ||||||
教学难点 | 密度概念的引入;学生对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归纳能力。 | ||||||
教学准备 | 三个相同体积的铜、铁、铝金属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 意图 | ||||
创设情境
| 【引入】通过“阿基米德皇冠”的故事来引入如何鉴别黄金的真假
【探究1】展示四个大小相同的物质,分别是木块、铁块、铜块、铝块 【提问】你可以区分出这四种物质吗?
|
【回答】 ……区分方法 | 设置故事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 意图 | ||||
不同物质
| 【提问】请设计简单方法来找出这四种物质的质量关系
【提问】通过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活动】展示铜铁铝的表格 【提问】1立方厘米的铜的质量是多少?
【教师】解释单位体积的概念 【提问】比较这三个值,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结论1】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等
【结论2】 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相等 | 通过简单的探究来得出单位体积的概念,并初步认识单位体积的质量 | ||||
同种物质
| 【过渡】那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探究2】以水为例,请用这些实验器材,设计你的实验方案
【教师】分析要注意的事项
【实验】分析实验单,小组实验,教师巡视观察,做好记录
|
【回答】 …… | 利用实验来增加学生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 意图 | ||||
同种物质
| 【教师】请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分析】误差会出现在哪里?
【分析】你们根据这些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我们把这个物质的特性称为“密度” | 【回答】 …… 【回答】 ……
【结论3】 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个定值 | 让学生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 ||||
密度 | 【教师】展示密度的表达式和符号式 密度的单位 单位的换算
【活动】观察并分析“密度表”,找常见物体的密度
【练习】做相关习题 | 对密度的概念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 |||||
板书设计 | |||||||
4.3 物质的密度 一、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二、单位 kg/m3 g/cm3
| |||||||
4.3 《物质的密度》实验单
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目的】探究相同物质——水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量筒、烧杯、滴管
【实验步骤】1.
2.
3.
4.
【实验数据记录表】
体积 (mL) | 20 | 40 | 60 | |||||||
次数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
质量 (g) | ||||||||||
单位体积 的质量 (g/cm3) | ||||||||||
平均值 (g/cm3) |
【数据分析】
【误差分析】
【结 论】
练习1:因为密度、质量、体积的关系式为ρ=m/v,所以:( )
A. 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 ρ越大。
B. 对于同一物质, ρ与V成反比。
C. 对于同一物质, ρ与m成正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练习2:一个质量为158克,体积为50厘米3的铁球,问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铁的密度为7.9 ×103千克/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