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轻教师,通过听优秀教师的课,学校组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自己精心努力备课,慢慢地总结出了一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贵在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特别是对于我来说,教学反思更为重要,从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自身发展。
从我的课堂教学中感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才能使课堂获得双赢:
一,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教师要有激情,然后才能去感染孩子,从而使孩子的情绪与思维调节到最佳状态,是语文课激情四射,每个孩子都能从情感深处去理解文本。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二,应该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我找来关于京张铁路沿线居庸关和八达岭等地的山势高岩层厚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峭拔嶙峋的山势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敬佩的眼神!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呢?”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三,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情感教育始终是语文课堂中一以贯之的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四,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传统语文课堂,学生只是“麻木”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孩子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学会沟通,学会筛选,学会总结,学会评价,从而能使知识通过孩子的大脑重新整合,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再有就是孩子们的智慧是无穷的,如果能够将他们引领到恰当的地方,他们的回答会让我惊叹。
五,给孩子们留充沛的时间预习。一般在讲授新课之前,我会给孩子们布置预习作业,包括重点词语的解释,文章中牵扯到的有关作者或主人公的一些介绍。等讲授新课时,孩子们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纷纷举手回答,络绎不绝,整个课堂很有生命力,很丰富。
在教师这条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不断探索,及时反思,经过努力,我一定能成为孩子喜爱家长认可的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