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雄见青春
时间:2021-01-18
以英雄,见青春
——谨以赠诸葛亮
---904章莹
有人认为越王勾践是英雄,因为他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卧薪尝胆;有人认为楚王项羽是英雄,虽然他的一生以乌江自尽告终,但他的英雄主义还是让不少人钦佩;也有人认为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是英雄,因为他在夷陵之战中大败,部将黄权投降于曹魏,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他却说黄权投降是不得已的举动,身居高位,却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我心目中的英雄——手持羽扇,满腹经纶,是刘备的得力助手,他从不打无准备之战,知己知彼,对天时地利也了如指掌,没错,他就是诸葛亮。
当我们提到诸葛亮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时,许多人都会联想到借东风,空城计,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一件件传奇故事,认为他神机妙算,聪明过人。。。
可是当愈来愈多的人了解了真正的历史以后,便开始对诸葛亮产生了怀疑。因为历史上的诸葛亮,不会借东风,不能呼风唤雨,空城计也是曹操用过的,周瑜在赤壁打败曹操后,在伐蜀的半路中病卒,他的死,和诸葛亮没有半点关系。。。。。于是很多人据此认为,如果没有《三国演义》,那么诸葛亮什么也不是。
而在我看来,历史上的诸葛亮远比书中的他伟大多。“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当杜甫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我脑子里浮现的,是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而诸葛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作品《诫子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是出自《诫子书》中的一句话。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
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放纵自己,整天懒懒散散,那么无论怎样,精神就无法振奋起来;如果我们做事毛躁,内心焦虑,那么就陶眼不了自己的性情,因而做不了大事。
讲到这里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诫子书》中的一句话:“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当我们意识到时间不够用的时候,做什么都迟了,希望你们能真正理解“光阴易逝”的道理。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加油吧,我们!奋斗吧,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