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天目双语实验学校

天目双语学校,双语学校,天目双语,天外教育,民办学校,浙江民办初中

杭州天目双语实验学校

校园信息

CAMPUS INFORMATION

劳动教育

时间:2021-01-26

劳动教育

 为了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明确劳动教育目标框架及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劳动教育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教育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实践活动

 一、劳动教育课程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小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一定要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只有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不少于2小时, 并且专门开设了社团课,课外活动课,大课间等。

   二、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在社团的纸工课茶艺课、科技劳动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各个科目老师结合任课特点,将劳动教育融合在教学中。比如思想品德课上教会学生劳动的意义。语文课上老师们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大家真正的走进大自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科学课上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校园绿化带,将上课地点挪到室外。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中强化合作意识。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在科技实践中,各班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定期进行劳动。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例如,在天目少科苑的园地里语文老师们带着孩子去观察植物的成长过程,科学考试们带领孩子们去种植和养护让孩子们真正的动手去感受劳动的快乐。 

4)劳动教育促进亲自关系。每年的4月都是亲自采茶活动。家长带着孩子快乐的在茶园莉采茶。孩子又父母的陪伴非常幸福。同时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坚信,只要教师意识到学生具有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坚持"教、学、做合一",积极创造条件,劳动课教学将使无数学生创造力迸发出艳丽的火花,而且常开不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