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课中重建价值观
时间:2020-04-28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根据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我区中小学(幼儿园)自4月13日起实行分类错峰开学复课,我们九年级同学于4月13日返校上课,八至四年级同学于4月20日返校上课,三至一年级同学于4月26日(即昨天)返校上课。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当前国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非常险峻,所以国内疫情警报仍未解除,目前仍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由此可见,我们的开学来之不易,让我们为全校师生今天相聚在美丽的校园重启新学期的学习生活鼓掌庆贺!结合抗疫主题,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在“疫”课中重建价值观》。
在“疫”课中重建价值观
崭新的2020年到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期待。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牵动着所有人的心。电视、手机中随处可见关于疫情的可怕,国人在本该轻松愉悦的新年里反复煎熬。这个特殊时期也不乏英雄:李文亮医生给疫情吹响了“哨声”;钟南山院士为国人点亮了一盏希望的明灯!这些又让我们颇多感动。遇见危机,勇于反省,只要能思考并警戒未来的人生,所有的困境又未必不是幸事。
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总有热血与责任、舍身与大义。每临危难,总有人挺身而出。历史上不乏这样的英雄,近年来的各种灾害、疫情面前,这样的身影不断。这些鲜活的人物群像在危难时刻绽放出最美的人性之光,构筑起一道道坚实的抗击疫情防护网,书写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
“站着站着,你就睡着了;看着看着,我就哭了”,简短的文字是广大群众看到医护工作者奋斗在抗“疫”前线时心底最真的敬意;从请战书上按下的鲜红手印到剪去一头黑发为战“疫”方便,刷屏的图片温暖着每一个国人的心……未着白衣时,他们是家中的支柱、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换上白衣后,他们是使命必达的战士,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之光。
面对疫情,他们“不计报酬,不论生死”逆行奔赴“战场”。在战斗“疫”线,还有坚守的医学专家、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维持社会治安的公安干警,心有大爱、无私捐助的企业家,出租车司机、外卖小哥、建筑工人,还有社区工作人员、保安、志愿者,甚至还有平时“最不起眼”的清洁工坚守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清洁城市……这些“逆行者”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2020春天的史诗。
于是,新的偶像不断刷屏。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代表的医学专家们,他们仿若“定海神针”,每一次专业的发声都让我们感到“安心”;不管是湖北的广大医务工作者,还是身边城市奔赴“战场”的白衣天使,都让人感到“放心”;身边的公安干警、防疫工作人员,都让人感到“安全”;小区门口执勤的保安、保洁,都让人感到“亲切”……
当然,还有更多身边的抗疫者、坚守者、服务者,还有众多为保证“停课不停学”而紧急备课,每日统计学生健康状况的教师……在这一场全民战“疫”中,没有谁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哪怕是“宅”在家里也是对战“疫”的贡献。正如有学生写道:“偶像就在我们身边……国家用镜头记录了一个又一个见证时代抒写感人瞬间的“奉献者”,我们也要用心去“点亮”一个又一个心目中的新偶像,学习他们闪亮的灵魂、高尚的人格、坚定的信仰和勇于担当的爱国心。”
教育就在铺天盖地的榜样传播中实现,在严防死守的生活关系中体现,在一次次“安心”的调适、“静心”的感悟中水到渠成。
社会是最好的教科书,不仅有英雄赞歌,也有人性考问。当疫情袭来,不仅有舍小家顾大家的最美“逆行者”,也有不守规则、想方设法隐瞒行程的“隐形传播者”;有不分昼夜抢建医院的“建设者”,也有不听指挥、不配合检查“轻敌”外出的“吐槽者”……社会这本教科书让人们看到:什么是以身报国,什么是精致利己;什么是舍生取义,什么是见利忘义;什么是逆向而行,什么是尸位素餐。这些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世界,更理智地面对生活,更坚定地追求理想。
重建价值观,不仅是青少年的“功课”,也是每一个成人的“洗礼”。我们要让“逆行”成为最美的风景。在那一个个坚定的背影中,我们不断读懂责任与勇敢;在那一段段战“疫”的前线,我们不断读出无私与奉献。
在这艰难的“疫”课中,我们勇敢面对、积极应对。那些滋养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品质、价值追求,正在成为我们精神的养分。我们就是要成为坚定的传承者、发扬者,哪怕是平凡的岗位、简单的行为、不经意的细节……